1 、技術方案的創新
遠東尿素水解技術是在總結國內外技術的最新發展成果及實際使用情況的基礎上開發而成的。該技術針對目前國內尿素工藝冷凝液處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作了相應的處理,如對水解塔的內件作了改進,使工藝冷凝液在水解塔內與蒸汽充分接觸,并消除了死區及溝流現象,提高了水解效率;解吸塔采用高效的規整填料及新型分布器替代目前普遍使用的浮閥塔,以提高傳質傳熱效率,該技術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為 ZL03209775.1 );使用該技術處理后,排放液中 NH 3 ≤ 5 ppm 、 Ur ≤ 5 ppm ,可作低壓鍋爐給水。
2 、工藝流程說明
工藝冷凝液由解吸塔給料泵送至解吸換熱器,與來自第二解吸塔底部的廢液進行換熱后送入第一解吸塔上部,與水解塔和第二解吸塔的蒸汽逆流接觸,經傳質傳熱后,塔頂的 NH 3 -CO 2 -H 2 O 混合氣體進入回流冷凝器,在此冷凝,冷凝液一部分返回第一解吸塔塔頂作為回流液,另一部分分別送尿素裝置的二循一冷器作為吸收液,未凝氣去二循一冷氣體進口。
第一解吸塔排出的工藝冷凝液由水解塔給料泵加壓后進入水解塔換熱器,然后進入水解塔上部。水解塔底部操作壓力為 1.7MPa ,操作溫度約 210 ℃,為保證水解反應的進行,采用約 2.45 MPa ( A )蒸汽通入塔底直接加熱,溶液自上而下在塔內停留足夠長的時間,溶液中的尿素水解為氨和二氧化碳。
水解塔塔頂的蒸汽減壓后作為第一解吸塔的熱源。從水解塔塔底排出的含氨、二氧化碳和微量尿素的溶液經水解塔換熱器換熱后進入第二解吸塔,進一步解吸溶液中的氨和二氧化碳,第二解吸塔解吸氣去第一解吸塔,提供解吸所需熱量,第二解吸塔塔底排出的廢液中尿素含量小于 5 ppm 、氨含量小于 5 ppm ,此廢液經解吸塔換熱器冷卻后送鍋爐房作鍋爐給水,或造氣夾套用水。
回流冷凝器的操作是根據水解負荷及尿素系統的水平衡情況,通過改變進入第一解吸塔回流液流量來調節解吸氣的組成,使得隨解吸氣返回尿素系統的水量得到適宜的控制。
來自管網的 2.45 MPa (絕)蒸汽直接進入水解塔底部。
3 、工藝流程特點
( 1 )裝置占地面積小,流程簡單,指標易于控制,操作彈性大。
( 2 )蒸汽利用率較高。在 20m 3 /h 負荷下, 1.1 ~ 1.3 MPa 蒸汽消耗為 4.0t/h , 2.45 MPa 蒸汽消耗為 1.0t/h ,。
( 3 )由于水解裝置中回流液的溫度控制在 46-50 ℃,送入二循一冷吸收溫度也隨之下降 8-10 ℃,低壓系統壓力降低 0.05-0.1 MPa ,提高了低壓吸收效果,氣相放空量明顯減少,氨耗也大大降低。
( 4 )由于低壓系統減少了解吸氣相帶水,尿素系統水平衡明顯改善,高中壓系統的操作更加穩定。
( 5 )由于低壓吸收壓力的降低,二段分解率明顯提高,有效減輕了蒸發系統的負荷,保證了產品的質量。
4、投資及效益預算:
處理工藝冷凝液總量 10 m 3 /h ,全部投資約 280 萬元
處理工藝冷凝液總量 15 m 3 /h ,全部投資約 350 萬元
處理工藝冷凝液總量 20 m 3 /h ,全部投資約 400 萬元,其中靜止設備投資約 320 萬元,運轉設備約 30 萬元,閥門管道、土建、安裝約 50 萬元。總計約 400 萬元。
從目前已投產的遠東水解裝置運行情況來看,均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
( 1 )氨回收:平均按每噸尿素回收 5kg 計算,年產 24 萬噸尿素,一年可回收 1200 噸氨,液氨成本按每噸 1800 元計算,全年增收 216 萬元。
( 2 )冷凝液回收:回收冷凝液為每小時 20 噸,每噸按 3 元計算,每年有效生產時間按 330 天計,全年增收 47.5 萬元(不包括工廠每年因此而少交的排污費),總計經濟效益為 263.5 萬元,扣除新增電費每年 12.5 萬元,實際新增效益達 250 萬元,兩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