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rgi公司設計的低壓甲醇合成塔為管殼式結構,外形像一個列管式換熱器。其主要性能特點是:采用管內裝催化劑,管間走循環沸水,用很大的換熱面積來移去反應熱,理論上反應時催化劑層溫差較小,達到接近等溫反應的目的,使合成反應幾乎是在等溫條件下進行,采用低循環比,故其出塔氣中甲醇含量和空時產率均比ICI冷激塔高,Lurgi管殼型甲醇合成塔單塔最大生產能力可達2000t/d。我國中海油海南甲醇廠引進的一套年產60萬噸甲醇裝置采用的就是這種結構,塔徑達5100mm,操作壓力10Mpa。
盡管Lurgi合成塔操作平穩,轉化率高,醇凈值可達5%~7%,蒸汽回收量可達~1.0 t/t醇,但是由于用副產蒸汽直接從催化劑層移熱,由于受副產蒸汽壓力的限制,在催化劑使用后期難以提高使用溫度,且整個反應途徑與最佳溫度曲線仍有偏離,針對這些問題,在對合成塔結構,氣體流向及強化生產等方面都必須進一步改進。
然而,這種塔型最大的不足之處是管殼機械結構復雜,裝卸催化劑很不方便。殼體和管板、反應管之間用焊接結構,為消除熱應力,對塔體設計制造、材料的要求均較高,因而設計與制造時難度較大,投資很大。特別是壓力提高后設計難度更大。
由于管內外傳熱溫差小,所需傳熱面大,比冷面高達80~125m2/m3,催化劑裝在數千根管內,催化劑裝填量只占合成塔總體積的30%,高壓容積利用率低,合成塔直徑過大,為降低阻力,高徑比是所有塔中最小的,一般為1.5~2.5,20萬噸的規模的塔徑就達近4 m,運輸困難,要適應單系列大型化生產,就受到一定的局限。
近年來Lurgi提出用于百萬噸級甲醇的聯合反應器,即用管殼式反應器和冷管式反應器各一臺串聯組合(即CMC工藝)。冷氣(125℃左右)先進冷管反應器管內與管外觸媒逆流換熱加熱到250℃,然后先在管殼反應器反應,溫度達265℃,出塔再進冷管反應器管外反應,對2500噸/日裝置,需高度為12米、內徑4.5米管殼反應器和內徑3.0米冷管反應器各一臺,合成壓力9.1MPa,循環比為現用甲醇塔的一半,醇凈值提高,能耗下降。目前單套最大能力為特立尼達日產5000噸裝置,是由二臺管殼式反應器和一臺冷管式反應器組成的聯合反應器。